2020年10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汕侨批档案馆,充分肯定侨批档案的重要价值及其体现的华侨华人精神,并对侨批档案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作了重要指示。
潮汕话把“信”叫作“批”。“侨批”是清代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末,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暨汇款凭证。“侨批档案”,包括侨批和有关的文物,及官方管理侨批业的档案资料,2013年6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世界记忆名录》,其蕴含的精神,成为了全人类的集体记忆,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价值和意义。
陈华江
广东省政协委员
广东省档案馆馆长
建议:加强侨批档案保护利用
厚植家国情怀
他认为:
侨批,海外华侨华人历史的“敦煌文书”
每一封侨批,都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,蕴含着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深情,展现了他们艰苦创业、守信重诺、爱乡爱国的精神。
可以说,侨批是广大侨胞移民的历史见证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,被视为海外华侨华人历史的“敦煌文书”,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。
建议加强侨批档案保护利用
要加强对侨批档案保护研究利用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,落实好《世界记忆保护文献遗产总方针》《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》的要求。
建强研究队伍,从更高站位、更广视角、更深维度开展侨批档案研究。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,结合广东潮剧、汉剧、粤剧和话剧到海外巡展巡演,凝聚侨心侨力,不断扩大爱国爱乡同心圆。
(联播融媒工作室、袁媛工作室联合出品)